黄色片免费大全_国产美女精彩久久_五十度飞在线播放_色综合888

GPS監控公車私用 根治公車絕望 公務員無奈買小車

■專題統籌:新快報記者 肖萍 尹輝 ■本版采寫:新快報記者 尹輝 辛捷凱 劉正旭

  核心提示

  前日,廣州市委副書記、市紀委書記蘇志佳透露,廣州將推公車管理改革新政——春節后全市市管干部公車將裝上GPS。其實,公車裝GPS,廣州早有行動。廣州市紀委去年選擇了黃埔區、市財政局、市城管局作為公車管理改革試點單位。而更早、更徹底的的公車改革方式——減少公車,發放補貼,則發端于2001年。

  那一年,廣州在5家單位試行這項改革,其中有4家市屬國企以及天河區21個街道辦事處。

  這些首吃螃蟹的試點單位,改革進展得如何?昨日,新快報記者前往這些單位一探究竟。

  GPS

  主要是對車輛行程進行實時監控,車輛何時在何地都一清二楚,并且這些信息無限期備份存檔,歷史記錄將會顯示每一輛公車的過往使用情況。

  RFID

  一套身份識別終端,主要用于對公車使用人的鑒別,只要插上公務人員工作證,誰在用車一目了然。

  試點范圍

  區財政全額保障的區級黨政群機關、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,具有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和各街道辦事處。

  監控效果

  一旦監控到公車私用,系統就能即時發送信息到車輛管理員手機上,而這個車輛管理員一般由部門負責人擔任。

  區委區政府司機的畏懼:不敢公車私用

  “別說去外地,就是回趟家也不夠膽。”在黃埔區委、區政府開車多年,龔瑞(化名)從未感到如此震懾。

  震住他的,只不過是一個黑色的小匣子。

  這個裝在方向盤下方的卡槽,一旦插上工作證,龔瑞的行蹤就徹底暴露——這套裝置會將車輛所在位置和行經路線毫無保留地“告知”區紀委,那里的監控中心將在電腦屏幕上清晰地顯示這一切并永久存檔。

  “不插卡?那會更煩,‘滴滴滴’的聲音一直響個不停,根本無心開車。”昨日,龔瑞邊說邊演示,沒插工作證的后果是,“滴滴”聲不絕于耳。這種聲音比不系安全帶的提示音更急促,更刺耳。

  更為“恐怖”的是,即使不插卡,車輛位置和行經路線照樣會傳到區紀委的電腦上,并以紅點不停地在屏幕上報警閃爍,不想暴露都難。

  然而,被震懾住的不只是龔瑞,黃埔區388臺公車全都裝上了這個“黑匣子”,上至區委書記,下至司機,只要啟動這些公車,就全都在監控之下。

  算一筆賬

  省下的錢超過GPS安裝費

  此前,有媒體報道稱,黃埔區安裝這套系統每年的維護費用約為44萬元。

  昨日,記者就這套設備的采購價和維護費詢問該區紀委時,沒有得到正面回應。不過黃埔區有關人士表示,根據執行半年來的初步統計,安裝GPS等設備之后,公車的費用大幅度下降,半年間節省的費用,已經超過了安裝GPS等設備花的錢。

  記者在網上查閱價格發現,GPS和RFID車載電子監控系統的報價均在千元以上,如今僅以千元推算,388輛公車所裝設備的總費用接近40萬元。

  “這只是初步估算。”區紀委工作人員向記者強調,這個數據是根據裝了這臺系統后前后兩年同期花費的經費得出的,“減少了公車私用,里程自然少了,油費也少了,維修費用也少了”。

  記者注意到,蘇志佳在前日舉行的市紀委九屆六次全會上表示,據測算,試點之后黃埔區的公務用車使用費用比之前節約了24%。

  黃埔區GPS監控三步走

  1 啟動:功能很強大公務員折服

  這一切,始于2010年4月。作為廣州公車管理改革的試點,黃埔區吃了第一只螃蟹——給第一批54輛公車裝上GPS和RFID車載電子監控系統。

  其中,GPS系統主要是對車輛行程進行實時監控,車輛何時在何地都一清二楚,并且這些信息無限期備份存檔,歷史記錄將會顯示每一輛公車的過往使用情況。

  RFID則是一套身份識別終端,主要用于對公車使用人的鑒別,只要插上公務人員工作證,誰在用車一目了然。

  “這套系統很強大。”昨日,在黃埔區采訪時,記者接觸的多名公務員都表示為這套車載電子監控系統的威力所“折服”。

  “不僅能防公車私用,還能防公車被盜。”該區一位宣傳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如果不插卡啟動車輛,在監控中心閃爍的紅點可以提醒監控人員:這輛車要么想逃脫監控,要么正被人偷盜。

  “實時的定位顯示還能實現靈活調度。”該工作人員表示,如遇突發事件,還可以根據公車所處位置進行最近距離的調度。

  記者得知,一份對該區科級以上干部開展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,共收回53個單位的調查問卷771份,其中,贊成實施GPS高科技管理的達88%。

  “財政減負,政治加分。”有基層干部如此評價。

  2 覆蓋:推廣很徹底 公車全監控

 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,這套系統最終被逐步推廣安裝到全區的公車上。

  “只要是財政供養的,都裝了。”昨日,黃埔區紀委一位人士告訴記者。

  截至昨日,記者從黃埔區了解到的信息是:這次試點納入加強公務用車使用管理工作實施范圍的車輛,為區財政全額保障的區級黨政群機關、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,具有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和各街道辦事處,除特種車輛及環衛、綠化車輛外,共388輛。

  記者翻閱2010年8月有關“廣州市公車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單位情況匯報會”的報道發現,當時的報道稱“黃埔區擬年底前在全區428輛公務用車上全部安裝這套系統”。據此推算,如果兩項數字都準確無誤的話,黃埔區的公車總數量為428輛,納入安裝GPS和RFID車載電子監控系統范圍的車輛為388輛,特種車輛及環衛、綠化車輛為40輛。

  目前,該區究竟有多少輛公車已裝上這套系統?

  “除涉及報廢更新等車輛外,全區納入范圍的公務車輛目前已全部安裝完成。”該區紀委方面如此答復記者。

  3 效果:監管很震懾 尚無人受罰

  “那時,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‘私奔’。”黃埔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務員向記者介紹,剛裝上這套系統時,一些公務員將公車私用形象地喻為“私奔”,但受制于這套系統,“誰也不敢冒險‘私奔’”。

  “主要是在心理上形成震懾,有點像緊箍咒。”龔瑞說,“只要是開這種車,就感覺有一雙無形的眼睛在盯著自己。”

  據黃埔區紀委有關人士介紹,這套系統其實還有一些公務員所不知道的“利器”,如監控到公車私用,系統能即時發送信息到車輛管理員手機上,而這個車輛管理員一般由部門負責人擔任。

  “如果被舉報或者投訴,隨時可以查看歷史記錄。”該區紀委有關人士表示,從試用開始,所有的數據都將保留,并無限期存檔。

  有公務員介紹,有了這套系統,“油耗子”也幾乎絕跡。據了解,在實際使用中,黃埔區還利用電子監控系統給每輛公車建立使用情況數據報表檔案,記錄用車里程和油耗等臺賬記錄,自動生成月、季、年報表,區財政局會以此數據作為公車費用報銷的依據。

  此外,這套監控系統實行層級管理,不同部門有不同權限。各部門只能看到本部門的用車狀況,而區紀檢部門則可以看到各部門的用車狀況。

  “很多人都說要買私家車了。”有公務員向記者介紹,試行一段時間后,一些公務員私下如此討論。而該區有關人士介紹,事實上,該區買私家車的公務員確實比以前多了很多。

  “能嚇唬小官員,但對領導的作用不大,他們開車去哪里,有誰會去過問和干涉?”不過,雖然震懾,但當時有評論如此發問。

  “我們這項試點,全稱是公車管理制度改革試點,而并非公車改革。”區紀委有關人士稱,這項改革的主要指向就是防止公車私用。據悉,試行之后,還沒有抓到公車私用的現象,也沒有人因此被查處。

  前日,蘇志佳在市紀委九屆六次全會上表示,從目前試點單位反饋的情況看,用高科技手段加強公車管理效果良好。尤其是黃埔區,通過試點較好解決了公車私用等問題。

(責任編輯:胡濤)整理:洪麓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