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僑環衛實現GPS智能化管理 大大提高環衛管理效率
發布日期:: 2012/3/12 作者來源:: 閩東日報/衛通達
“一部電腦、兩個平臺軟件、九部對講機,就能掌握東僑開發區環境衛生情況。”8日下午,東僑環衛處主任蘇培森向記者展示了GPS智能化環衛管理系統。
“小阮,你在哪里?”蘇培森對著對講機呼叫。
“我在中轉站分掃把。”對講機一會便傳來阮華祥的應答聲。
蘇培森帶著記者,來到環衛處辦公室負責人林海的電腦旁,林海打開的對講可視化調度平臺,指著屏幕上閃爍的紅點確認了小阮的位置。
“這個對講可視化調度平臺主要針對的是管理人員,可精確的顯示著每個片區管理員所在的位置。”林海一邊介紹,一邊又在電腦上打開了另一個平臺———導航定位綜合服務系統,主要用來管理環衛車輛。
應記者的要求,林海點擊了一輛車牌號為閩J62671的垃圾車。屏幕立即顯示出一個紅點,沿著主干道,在電子地圖上移動出一條紅色路線。根據屏幕下方顯示,該車于8日3時22分從平塔路停車場出發,沿路收集垃圾,送往漳灣垃圾焚燒發電廠,反復來回運輸后,于9時52分回到停車場,共行駛了66.37公里。
“這套系統自從去年12月底投入使用后,大大提高了環衛管理效率。”蘇培深說,近年來,東僑環衛大力推進和完善“機械清掃,快速巡查”作業模式,有效提高了新城區環境衛生整潔。但由于管理人員少、管轄面積大,衛生監管問題一直無法有效解決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蘇培森在電視新聞上看到某地利用GPS系統管理校車,便心動了。于是,東僑環衛所一面便派人去泉州學習先進環衛經驗,一面與電信部門聯系,尋求技術支持。
最終在東僑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,耗費5萬多元,建立了GPS環衛管理系統。該所為三輛壓縮式垃圾車和三輛清掃清洗車都安裝了GPS定位系統,九個管理人員也配置了GPS對講機。
蘇培森介紹說,為了更好的做好巡查工作,該環衛處還購置了一部電瓶巡邏車,一改以往管理人員靠摩托車四處巡查的尷尬局面,讓四個片區管理員集中乘車巡查,相互監督,相互對比。并計劃向交警部門學習,在電動巡查車上安裝播放器,大力宣傳城市環境衛生,呼吁市民提高文明素質,共同為城市的整潔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。(記者 黃元章 林凌玲)
整理:洪麓豐